MENU

健康與分享

【圖文】影像結果 vs 治療計畫

文字翻譯/圖文編輯:林怡辰

『影像結果 = 你的症狀??』

在很多案例中,影像檢查的結果 ”不一定” 與疼痛、動作問題有直接關聯,尤其當狀況發生在脊椎的時候。
 
例如:X光檢查出O先生的腰椎有退化,但他還是擁有很好的關節活動度,而且沒有疼痛的感覺;然而O小姐覺得下背很痛、關節活動度很差,但影像卻顯示沒有退化的問題。

 

『為什麼會這樣呢??』

其實這是因為:

  1. 多數影像只能呈現靜態姿勢下的狀態,然而人體常常是動態的

  1. 所有的疼痛都是我們的大腦因應生活中遇到的威脅所累積出的反應(output)


而生活中的威脅可能包括:

  • 局部部位的過度敏感或損傷

  • 免疫功能低下

  • 悲傷的感受

  • 憂鬱

  • 壓力

  • 負面的信念或恐懼

  • 身處在我們不喜歡的人/環境中

  • 其他

 
因此,光靠”局部部位”不足以完整解釋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,雖然它的確有可能是成因之一。

 

『那該怎麼辦??』

身為物理治療師,要想提供你最好的治療計畫,並和你一起增進運動功能、減低疼痛,光靠影像檢查的結果基本上是很困難的。
 
我們需要從更多資訊著手:

  1. 觀察/評估你是怎麼做動作的

  2. 評估你的肌力

  3. 了解你的身體需求,包括工作/日常生活/嗜好/運動狀態等

  4. 聽聽你主觀闡述自己的問題

  5. 辨識你的狀況是否與壓力、焦慮、憂鬱、或是創傷經驗有關,了解你生活中可能導致疼痛的潛在威脅

 

『一個靜態影像、一張診斷書,是無法全面了解你的狀態的』 

所以,請你一定要理解,一個好的治療計畫需要

  • 詳細的評估

  • 從全人的觀點出發

  • 由你和治療師共同努力

 
這樣一來,絕對遠比只是從一個影像來判斷如何治療你,來的更加有效。
 
 
**全文翻譯自Instagram:dr.caleb.burgess (已獲翻譯同意)**
 
 -
這篇文章完全打中小編,一定要翻譯出來給大家看 (握拳)
一個好的治療計畫就是需要這麼周全的考量,
這也是為什麼復健需要團隊:醫師先檢查診斷,再由治療師仔細評估,
經由團隊溝通後再制定出治療計畫。
 
藥物、針劑、各種治療手法/儀器、生活型態調整、情緒心理支持…等等考量加總在一起,才是真正的『復健』。
 

推薦閱讀:

【圖文】身體不同組織損傷時的『平均癒合時間』

【懶人包】肩膀痛痛抬不高!? 你可能五十肩了

【圖文】十字韌帶手術後復健不只肌力和活動度 (by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)


認識安德復:
PAC骨科術後復健中心
骨科暨運動傷害復健中心
中風暨腦傷復健中心
王者之聲口吃治療中心

 
參考我們的PAC骨科術後復健流程:http://www.e-clinic.com.tw/visit-help-2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