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是在今年9月時,與江先生相遇的。
這位年約50歲的水電工作者,大約在一年前中風,影響了右側手腳的動作能力。
對於一般人而言,這樣的年紀正值事業有成的時候,誰也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一場疾病,讓生活瞬間掀起巨大的波瀾。工作被迫停擺,生活需要靠人照料,看似遙遙無期的復健,也讓人迷失未來的方向。
江先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安德復。
當時的他,動作其實已經恢復得不錯,只是肌力和肢體協調性差了一些。
但他總垮著一張臉,心情悶悶不樂。
細細詢問之下,才知道江先生一直對自己很沒信心,覺得復原得不夠好,一時間也無法回去工作,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能怎麼辦…
我們了解江先生的狀況後,便整個團隊一起思考該如何協助他,也和江先生一起討論我們為他量身製訂的復健計畫。
在療程期間,我們發現江先生是個很認真的人。
他會很專注的聽治療師解說、配合治療師的指導,太太也會在一旁全程錄影,記錄在治療室內進行的每項訓練,回家再重複的溫習。
而治療師每次開立的居家練習運動,江先生也都非常主動的自主訓練。所以每當下一次來上課時,治療師都會發現他又更進步了。
「我覺得他笑容變多了,感覺越來越陽光,也越來越有自信了。看到他這樣的變化,我真的覺得很開心。」負責江先生復健療程的王怡文職能治療師 這麼說到。
對於醫療人員來說,能幫助到患者,陪伴他們一起達到生理和心理層面的提升,是我們最有成就感,也最值得驕傲的事。
很高興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努力,江先生將在下週回到他的工作崗位。在臨別之際,他特別和我們分享了最近他和太太出遊的照片。
「還能和太太一起到山上去看芒花,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」江先生這麼說。他希望藉由這些照片,鼓勵和他一樣的中風患者,找到適合自己的復健方法,認真練習,並重啟生活的價值。
生命難免起伏,祝福大家都能持續保有生生不息的信念,發掘屬於自己生命中那些微小但重要的美好。
推薦閱讀:
【圖文】生日願望
【影片】安德復大家庭|慶生會
【影片】我選擇,與中風和解--手指伸直篇
每年生日,你都會許願嗎?
你是否曾真心許下,一個不可能達成的願望?
2017年初,陳同學來到了安德復。
起初在看她的病歷時,上面滿滿寫著腦瘤、破裂出血、開刀、化療、再開刀、切除腦瘤等字眼。看了看年紀,才17歲,就讀台北市有名的女子高中,父母都是大學教授。
10歲的時候,她因腦瘤破裂動了開顱手術,保住了性命,但也因此傷害到腦部。視力受影響,說話發聲出了問題,肢體動作也不協調,只能又搖又晃的短距離行走,右手也不受控制,想用它幫忙抓住東西都難。
我以為,我將面對的是一個經過多次創傷之後,內向不多話的女孩子。
沒想到見面後才發現,這樣的經歷居然孕育出一個天真活潑,愛撒嬌愛漂亮的小女生。
每次到治療室總是笑咪咪的衝進來(用衝的是因為平衡能力不好造成的)。
會把臉貼得很近,眼睛閃亮亮的跟治療師說「妳好漂亮」,讓治療師臉紅心跳>///<
每次做復健都覺得治療師安排的活動好好玩,就算很累也咬著牙完成。
很喜歡某些歌手,邊復健邊放他們的歌來聽就覺得很開心。
一說到好玩的事,語調高亢好像在唱平劇,音量也大到整個診所都聽得到。
看著她很用力地生活著,很專心地笑著,沒有一絲雜念,似乎在告訴我,人生沒有理由過的不開心。
然而,2017年10月,陳同學突然再度腦瘤出血,這次傷到的部位更嚴重,開完刀初期近乎全身癱瘓,體溫調節受損,清醒程度也受到影響,時常呈現昏睡的狀態。
生理狀況穩定後,2018年初回到安德復治療至今,仍未恢復以往程度。好在認知還是清楚的,聽得懂我們跟她說的話,會笑,也會想表達。
前陣子陳同學生日,我們請她在白板上寫下生日願望。
『I wish to that I'm like (bird)』
小女孩今年已經19歲了,在超越她的身體之外,有著一顆渴望自由的心,所以她說,她想飛。
這個願望讓大家都沉默了,可是我很想告訴她,妳的心原本就是自由的。
人人都在追求各種快樂,但這個世界其實沒有真正快樂的事。真正的外樂是一種內心安定、清明的感受,只要擁有一顆寧靜的心,妳就能擁抱世界。
撰文者/林怡辰
薌雯發病那年(2018年),正在澳洲攻讀博士學位。
開朗、樂觀、愛唱歌、愛笑、熱愛運動、熱愛生命的她,
卻在過完30歲生日的隔一天,
因為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導致腦出血。
右側肢體偏癱、失語症、高階認知功能損傷,
讓薌雯不得不暫時放下原本的生活,回到台灣接受腦神經復健治療。
雖然經過復健後,薌雯恢復的狀況在臨床上算是資優生等級了,
但是疾病曾經帶來的痛苦,以及那種『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』的掙扎,
和所有中風個案一樣的真實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場疾病的歷程中,
薌雯一步步從完美無暇的追求,走向接納自己的改變,進而欣賞自己現在還擁有的一切。
在學會饒過自己的同時,生命的川流也在無形之中越來越寬廣,生生不息。
他,譚先生,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師,創作、教學、帶著相機上山下海、帶著學員在世界各地取景,是他的日常。
一張張美麗的照片,一幅幅得獎的作品,是他最驕傲的成就。
然而,得意的事業和自由的身心,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剝奪了。
中風後無法控制自如的左手和左腳,讓他困惑自己要怎麼繼續往後的人生。
懷疑、憤怒、失落、恐懼、鬱悶,這些情緒讓他掉入無底的黑洞,拼命伸手卻抓不住未來。
但是,時間在過,地球在轉,世界不會因為自己生病而停下腳步。
會停滯的,只有那個不願接受事實的自己。
因此,他轉了念,看看自己現在還擁有的,想想自己還能夠做的,
然後告訴我們,他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短期的目標,接著專心的與我們一起朝它前進。
現在的他,雖然肢體動作仍未完全復原,但已回復了攝影教學老師的身分,重拾了他最愛的相機。
高難度的拍攝姿勢,也難不倒他。
目前他仍在安德復持續努力復健,同時也在不同場域鼓勵著和他一樣中風的患者。
『謝謝你,給我們機會和你一起走過這段深刻的日子,讓我們看到更多中風個案的可能性。』
未來,我們相信他會創造出更多感動人心的作品。
註:
1. 譚先生於2017年9月發病,同年11月來到安德復。目前(2019年4月)仍在安德復持續復健中
2. 更多譚先生的精彩照片,請到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:安德復復健醫療團隊 - 腦中風·運動傷害·骨科術後專科